2005 年的眉山市彭山县第二小学,因为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到此 读,成了当地三所城区小学中学生最少的一所。学校规模小、校舍陈旧、办学毫无 色,得不到社会认可,校内教师人心涣散,学校发展陷入“僵局”。 那一年,周晓华怀着“把二小变成彭山名校”的愿望出任学校校长,五载光阴流转,他用“最自然的校园文化”实现了心中最初的愿景。 现在,学校几乎每周都能吸引来源源不断的参观者。“因为学校的文化是由学生自己创造的,它更有传递性,也更吸引人。”周晓华说。 校园文化由师生亲手打造 “最初的学校校园环境不好、没有亮点,吸引不来家长和学生,所以必须打造学校的 色。因为缺乏资金改变学校环境,要让学校有亮点只能用文化。”周晓华说,用文化打造学校 色这个思路,其实是被“逼”出来的。 在校园文化的打造上,周晓华并没有请人做设计。他将文化的“创作”交给了学校的教师、学生与家长。“如果让文化公司创造出来给学生理解,学生不容易深刻地体会和被打动。只有学生自己创造的校园文化才能感染自己、感染家长。”周晓华说。 周晓华对全校师生充分“授权”,学校外墙、每间房子的门上、墙上,教室的课桌上、黑板上都成为教师、学生的“创作平台”。在二小,每间教室都被涂上了不同的色彩,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名和不同主题的“班级文化”,每个老师和学生都有自己的“心语”、格言,甚至每个班级的布置都不同。 童话林班的孩子 别喜欢看书,同学们 创设了“月亮书吧”;幸福花儿班的班主任为了 班务工作,设计了“班务 角”;精灵乐园班的“领奖台”里,贴出了同学自己创造的美丽的奖状……学生们会用自己的照片在教室门口摆出一个“家”字,对自己的班级充满自豪和认同感。 由于学校空间小,二小师生想尽办法去拓展、建设校园文化的空间。周晓华在学校的榕树上挂上了自己写的诗,老师在教室的外墙上贴上了自己的字画,学生在教室门口粘上了自己的日记、手工作品。每期更换主题的涂鸦墙上有大家的手印,黑板报的威尼斯赌场,威尼斯赌场澳门每个人都会随时更新……各 简单的细节,组合成了一条靓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。 自然的校园文化最感染人 “刚开始我们担心学生设计文化不漂亮,但是‘不漂亮’才是最自然的。现在家长经常来学校看孩子画的东西。尤其是周六、周日,家长和孩子还会到学校来更换班级文化,在教室门口贴上自己剪出的图案。一些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不会写字, 由孩子说出自己的“心语”,由家长写在墙上。”学校的美术老师左剑说。 “学校里的上千名学生和家长都是学校文化的创作者,有很多的节点都可以对接,能为校园文化的发展开拓出更广阔的空间。”周晓华说。 在二小,每月都有一个“校园文化活动节”。一月数字节,开展电脑动 制作比赛;四月 节,开展学生、教师、家长书法、绘画、摄影等比赛;十一月教学节,以开放的形式请家长走进课堂感受和关注孩子的学习;如今二小丰富、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在全县广为人知,很多家长都希望送孩子到二小读书。 “教室是禁锢的,学生的思想停留在有限的空间,而外面的世界给学生带来很多启示,让学生能看到、想到更远的地方。学生在课堂、校园活动中自然地形成精气神的东西,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。”周晓华对活动环节的打造,得到了家长的充分支持和参与,不但开展时更加便利,而且对学生的教育也取得更好的效果。 周晓华算了一笔账 : 在打造校园文化的 5 年时间里,学校的总体花费为 5 万元钱,如果当初请广告公司设计不但花费更高,也未必能达到现在的效果。他说 , 如今教师、家长、学生都把校园文化演绎为生活、学习的一部分。他觉得在校园文化的“蛋糕”里,有学生的“面”、家长的“盐”、有教师的“糖”——而这块蛋糕的营养能真正被学生吸收、味道能真正被家长称赞,它的魅力也能让学校的教育人充满成 感。 (王啸) |